常設展
第一陳列廳
第一陳列廳以「臺灣現代化的推手」為主題,介紹經國先生生平事蹟及家庭生活為主軸,展覽也結合了經國先生的各種手稿、照片、文物、傢俱等,嘗試透過多元視角為各界呈現經國先生的人格特質、人生重要歷練、重要政績以及家庭生活。展區分為六個單元,分述如下:
1. 經國先生大事記:利用文字及影像,呈現經國先生人生不同階段的事蹟,並搭配觸控螢幕,以多層面的編排方式,將經國先生的大事與國內外事件對照,展現其時代的特殊性。
2.「知行合一」的總統故事:以王陽明學說「知行合一」展現經國先生親民愛民的人格特質,他對孩童及青年的關懷、勤訪基層的步履、繫於民間的情誼,以及在最困難險惡的地方,都可以看到他身影的點滴故事。
3. 關鍵時刻的領導智慧:展示經國先生自青年至主政時期各不同階段所經歷的關鍵時刻,面對退出聯合國、中美斷交、美麗島事件等排山倒海而來的挑戰,經國先生負擔起時代責任,展現其領導智慧。
4. 劃時代典範的「經國之治」:利用豐富圖表內容及互動性的數位展示機台,呈現經國先生傳承給後人的資產,包括建設新贛南、行政革新、推動十大建設、發展高科技產業、創造經濟奇蹟等政績圖像化,讓遊客從過去的建設成果,感受到今日臺灣的進步。
5. 經國先生的微笑:就任總統的最初四年,經國先生下鄉197次,與民眾相處的時間高達155天。在下鄉的照片中,經常可以看到他開懷大笑的表情。除了照片,也同時呈現經國先生的聲音及訪視基層的影片等。
6. 方良女士的堅強:鮮少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方良女士,事實上是經國先生得以在國家大事上發光發熱背後的神奇力量。經由展示經國先生及家人衣物、家具及家族合照,讓遊客看到溫馨的家庭關係、家居情況及其平實平淡的生活面貌。



第二陳列廳
第二陳列廳以「歲月沉思錄」為主題,將經國先生書畫作品、日記、書信以及僚屬們的回憶串聯起來,藉由數位影像與實體物件搭配展示的效果,真切反映其內心世界。為了讓遊客體驗感受經國先生所處年代的時代氛圍,展廳入口處運用沉浸式的展示手法,引領遊客進入50至70年代的時空,透過身歷其境的方式深度感受時代氛圍。
經國先生喜歡和藝術家們交流,像是張大千、于右任、李轂摩、歐豪年、洪通等。他下鄉訪察時看到欣賞的畫作,會臨時起意拜訪,遇到年輕有才華的藝術家,也樂意資助深造。經國先生除了寫得一手好字,也曾利用公餘時間向畫家高逸鴻先生拜師習畫,他藉由國畫創作抒發自我性靈,傳達堅忍卓絕的人生觀。
經國先生的日記,堪稱是其為自己所寫的傳記。大時代人生旅程中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,經國先生都將它們寫在日記裡面。本次展出的日記內容著重在民國50-60年代,重現經國先生對臺灣財經建設、內政外交的思維與想法,對自身的勉勵、對父親及家人的懷念關心之情。蔣經國日記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合作,並由郭岱君教授針對12則展示的日記作時代背景的解析。
第二陳列廳的視聽空間,播放經國先生僚屬們的訪談片段,遊客可以靜靜坐下來聆聽經國先生的部屬們對他的回憶,透過他們的口述了解經國先生的不同面向,瞭解經國先生的為人處世,更認識他為國為民服務的信念。

